有机茶是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产品。有机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饮料,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 武义,2001年被评为“中国有机茶之乡”,有机茶长久以来是武义茶产业的亮点和特色。武义县多数茶园基地位于山区半山区,远离县城和工业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发展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有机茶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打破国际上日趋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出口,也是我县山区广大茶农脱贫致富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发展有机茶,武义茶产业必然选择 1.基础扎实,发展有机茶优势明显。一方面,我县有机茶具有先发优势。武义从1995年就开始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发有机茶,武义县金山茶场的“牛头山”牌有机茶,获得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打响了武义有机茶认证的第一枪。2001年,武义获“中国有机茶之乡”称号,也是全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2011年,全县有机茶面积发展至最高峰,达到2.97万亩,面积居全国之最。另一方面,我县茶企实力较强。目前,全县有茶叶加工厂170余家,其中有机茶生产企业10家,这些企业大多数具有良好的市场扩张能力,已经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有机茶生产企业典范。尤其是更香有机茶,其茶园面积、产量、销量均占全国第一,已经成为全国有机茶第一品牌。 2.现实需要,发展有机茶前景广阔。从生态角度看,当前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让每个人都感到焦虑,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食品安全是大势所趋。今后,茶叶生产也必然更加重视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建立优良生态基地和无污染加工流程,是对自然环境和生命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国际形势看,有机茶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80年代后期,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及中国相继出现有机茶。目前世界有机茶销售量为6000吨左右,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近年来国际上有机食品供不应求,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通常要比一般农产品高出20%-30%,有的高出50%以上。发展中国家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也正在形成,但产品多出口到发达国家为主。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指出,目前国内茶业正面临着供求失衡矛盾凸显、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茶业价格开始下滑等挑战,国内32%的茶产区反映今年春茶销量有所下滑,春茶干茶价格也相较去年有所下跌,供给侧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从武义自身实际看,武义的茶产业,虽然发展基础不错,但是论市场,现在做不过松阳,是典型的“茶叶大县、市场小县”;论品牌,现在及不上新昌大佛龙井,而且还存在着企业加工设备简陋、老茶园效益低下等种种问题和困难,要想在全国、全省茶产业供给侧改革中突围而出,只能依靠特色,依靠有机茶这块招牌。而且武义生态环境优越,中部、南部山区基本上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发展有机茶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3.潜力巨大,发展有机茶大势所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许多高收入人群越来越愿意和舍得在食品安全上投资,而有机茶是安全认证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因此有机茶的种植和生产是个朝阳产业,也是未来茶叶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潜力巨大。如能抓住机遇,抢占市场先机,可从根本上解决大宗茶滞销的局面,促进全县茶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今后茶叶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基础。 二、做好有机茶,“三个一批”建设是根本。 1.要抓好一批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做好有机茶,基地建设是根本。茶产业是武义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依托优越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高质量有机茶生产基地,对最大限度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引导带动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基地与龙头企业必须紧密联系是茶叶行业的特殊性,基地建设得好,可使基地连接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要抓好一批有机茶加工企业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实践表明,龙头企业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一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有利于有机茶龙头企业发展的新举措,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提高政策执行的联动协调。二要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督促督导,确保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为有机茶加工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三是有机茶加工企业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为加快推进全县有机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要抓好一批有机茶品牌建设。品牌是产品的灵魂,目前我县有机茶品牌较少,在众多的有机茶企业中,唯有“更香有机茶”一枝独秀,而更香公司的绝大多数有机茶产品用于出口,少数产品通过北京市场内销。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机产品走上货架后,面临随时被抽检的命运,一旦抽检产品不合格,企业将无条件取消认证资格,并五年之内不得再进行有机认证。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要规避风险,不敢轻易推产品、树品牌,多数企业基地多、产品少,甚至有基地、无产品,造成我县有机茶“产品少、品牌小”的尴尬现状。因此,做好有机茶,从根本上来说要鼓励有机茶产品、树立有机茶品牌,从销售端进行良性刺激。 三、因势利导、政策先行,全力助推有机茶产业发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通则万事通,只有拧紧思想的“闸门”,才会引领行动的自觉。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形成共识,把有机茶当作我县茶产业的生命线来对待,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来推动,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实施下去,有机茶产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2.完善政策,加强扶持。目前,县里已经初步制定了政策,初步拟出《关于促进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申请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扶持、精准扶持有机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从保护现有有机茶园、发展新有机茶园等方面制定政策,扶持内容涉及认证过程、基地管理、终端销售、农资供应等,并提出将有机茶基地保护列入基地所在村责任范围,并纳入年度考核。 3.强化服务,严格监管。有机茶作为中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以及对有机认证持怀疑态度,造成有机茶“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市场开拓上存在问题。一要加强技术服务。大力加强有机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技术服务网络,逐步提高有机茶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培训集中在三个群体中展开:(1)农资店人员让农资人员成为乡级或村级农资服务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药;(2)基地管理人员让基地管理人员明确有机茶园用肥、用药、修剪、采摘等基本茶园管理知识;(3)企业管理人员针对有认证(复认证)需求的企业,每年开展认证专项培训,普及认证知识的同时,增强对有机茶园管理的认识。二要健全监测体系。对认证单位茶样进行认证前预检测和认证后不定期抽检工作,检测不合格企业要勒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对仿冒有机茶进行销售的,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