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种植面积增速减缓趋于合理,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金融资本持续投入力度不减,出口量价额受汇率影响出现齐升。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面影响,消费总量增速趋缓、低于产量增幅,市场存量增多、有待消化,价格保持平稳、增幅继续放缓,传统渠道亟需转型升级,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一、2016年全国茶业发展状况 (一)生产保持平稳 1、面积增速继续放缓。据调查,2016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上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万亩,增幅控制在2.6%以内,比上年低近2个百分点。其中,湖北、陕西、四川3省茶园面积增加较多,均超过15万亩。开采茶园面积3637万亩,增加250万亩。 2、产量保持稳定增加。全国干毛茶产量约为243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幅7%,比上年低约2个百分点。其中,中西部各省继续增产增收,贵州增产4.9万吨、四川增产3.2万吨、云南增产1.5万吨、湖南增产1.2万吨。 3、农业产值持续提高。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680亿元,比上年增加160亿元,增幅10.5%,较之上年继续回落2.1个百分点。贵州、四川的干毛茶产值分别增加45亿元、33亿元,陕西、河南和湖北均增10多亿元。 4、名优茶增幅减缓。名优茶产量107万吨,增幅8.1%,比上年回调2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36万吨,增幅为6.3%,比上年回调1.7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170亿元,增12.5%,增幅较上年明显减缓;大宗茶产值510亿元,增幅6.2%,较上年有所增加。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4%和56%,与上年变化不大;产值占比分别为69.6%和30.4%,上升和下降1.3%。 5、六大茶类继续增产。红茶、黑茶、白茶均增产10%以上,黄茶增产70%以上。茶类结构优化,比例更加均衡,绿茶、乌龙茶占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下调,分别达到63%、11%,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占比上升。 6、提质增效明显。茶园结构优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5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有机茶园面积比例7.2%,提高1个百分点。茶园平均亩产量55.8公斤、提高2公斤,亩产值3900多元、比上年增加270多元。另据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年茶叶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9.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7、抵御灾情能力提升。年初寒潮致使广东、云南等省茶区发生低温冰冻灾害,3月“倒春寒”使浙江、江苏等部分绿茶主产省的茶叶开采被迫推迟,夏季水灾及初秋的“莫兰蒂”、“鲇鱼”台风使福建、江西多地茶园受灾,但由于全国各主产区重视基础茶园条件改良,不断增强茶园管护能力,规范执行相关管理措施,重视茶叶种、采、制技术的提升,保证了产量与质量的稳定发展。 8、主要问题仍待解决。一是产销平衡亟待解决,库存减压难度大,潜在产能巨大仍需缓释;二是茶农持续增收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剪刀差效应明显;三是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多地茶业生产用工老龄化、雇工难、薪酬高、劳动效率低等现象成为常态。 (二)销售量额缓增 1、内销市场 (1)量价配合基本稳定,略有回调。 2016年,受政策规定与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高档茶价格平稳、销量略减,中低档茶的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价格略升、销量增加,成为消费主流产品;全国成品茶价格保持稳定,内销总量约为182万吨,销售均价110元/公斤左右,较上年提高约4%。从时间维度看,3-4月份的明前茶因量产有限,故价格虽高,但供需平衡;不少地区的消费高峰受开采迟以及市场观望情绪浓等因素影响,延迟至7、8月份;9月中旬、中秋前后,秋茶全面上市,市场价格逐步回归中档;10月初至11月中旬,受“国庆档”及“双十一”带动,价格稳中略升;12月份,节前市场不温不火,销量较去年略减。 (2)消费市场更加细分,反应良好。 在全国整体消费市场有待提振回升的同时,市场中多元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大,形成了“买个性、卖个性”的消费热潮。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增加与细分化要求的增强,茶行业聚焦“多样化”发展,在开拓便捷化、年轻化等新路径的同时,深挖品种、产地、风格、工艺等多种元素,催生多款新品,如“山头茶”、“小青柑”等。 (3)开启现代营销模式,优胜劣汰。 受“互联网+”影响,茶业电商、微商业务量继续增长,但增速变缓;传统零售门店、批发市场继续受到冲击,但出现复苏迹象;产销企业勉力支撑,剩者为王;茶馆、茶楼等传统服务业的消费仍有待提振;茶旅结合成为拉动茶叶消费的新卖点;融“互联网+”精神与个性定制于一体的现代营销模式逐渐显现优势,如“小罐茶”。 (4)值得关注的情况 一是内销被动存量仍在加大,释能不容小觑,据调查估计目前全国茶叶库存量接近80万吨,“去库存”任务紧迫;二是消费市场亟需加快培育,政策面与宏观环境持续影响市场,新旧消费理念尚需调和;三是产品结构有待继续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定制产品有待丰富;四是“线上线下”整合步伐急待提速,“互联网+茶叶”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尚无成功经验;五是WTO渐进中国茶业,进口茶叶增速不减,部分外资已布局中国茶产业。 2、外销市场 (1)出口量升价增。据我国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32.9万吨,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14.8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出口均价4.49美元/公斤,同比增长21.7%。 红茶增势喜人,绿茶和乌龙茶保持平稳,花茶和普洱茶呈下降态势。红茶出口量达3.3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10%,同比上升17.9%;绿茶出口量达27.1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82.4%,同比小幅下降0.5%;乌龙茶出口1.6万吨,同比上升3.8%;花茶和普洱茶分别出口5803吨、2938吨,同比分别下降4.0%、10.6%。 (2)市场相对集中。2016年,我国茶叶出口至130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超过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1个,占我出口总量的65.1%。分别是:摩洛哥(6.7万吨)、乌兹别克斯坦(1.9万吨)、塞内加尔(1.8万吨)、加纳(1.7万吨)、美国(1.67万吨)、俄罗斯(1.43万吨)、毛里塔尼亚(1.38万吨)、阿尔及利亚(1.28万吨)、中国香港(1.26万吨)、日本(1.2万吨)和德国(1.1万吨)。 在中国茶叶出口的前几大传统市场中,除乌兹别克、阿尔及利亚、日本和德国下降外,其它国家和地区都有增长,其中,俄罗斯、加纳两国增幅最高。 (3)中西部各省发力。我国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明显,出口潜力大,东部沿海地区出口茶产业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湖北出口1.1万吨,同比增长22%;四川出口9015吨,同比增长63%;云南出口8985吨,同比上升23.4%。 (三)产业投资 2016年,金融资本继续看好茶行业,产业投资热度不减。6月,雷军再次巨额投资茶产业“互联网+”平台——醉品·茶帮通;7月,因味茶(inWE)获得刘强东个人的5亿元人民币投资;年内,六家传统茶企正式登陆新三板,另有多家企业在做上市准备。此外,茶叶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活跃,其中部分已开始运行。截至12月底,全国已成立30余个茶叶交易所(金融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