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能量”下,中国茶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 5月18日,杭州,由农业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将拉开帷幕。48个国家的参展商、20个茶叶主产省的茶企代表以及1700余家国内外专业客商将齐聚, 对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评价,这是我国政府首次举办的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茶叶盛会。 想必在各方推动之下,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也将成为整个茶行业幸事。 聚焦 茶博会 中国茶展之最 从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筹备情况发布会上获悉,茶博会以成就展示、贸易洽谈、合作交流为主要内容,重点展示我国和世界茶产业发展成就。 展示展销总面积3.5万平方米,分为成就展示区和展销区。重点展示我国茶叶主产省茶产业发展情况;各主产省组团展销区、国际茶咖展销区、茶机茶具展销区、台湾展销区等。 目前,全国20个茶叶主产省,和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茶叶研究院全部入驻参展,千余家知名企业齐聚,汇聚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茶类和咖啡产品近万种。还有一批知名茶器、茶机械、茶金融企业参展。 唐珂介绍,邀请范围之广,涉及人员之多,活动影响之大,堪称中国茶展之最。 落户 杭州 世界茶叶市场的集散地 “这次放在杭州举办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消费市场很广、文化积淀很深,将会推动中国茶叶的发展。”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如是说。 众所周知,杭州是我国重要的产茶省,西湖龙井名扬海内外,也是世界上茶叶科研院校最集中的地方,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在国际茶学科技交流中具有特殊地位,并有十八棵御茶、茶都名苑、龙坞茶镇、梅家坞等众多的茶文化体验中心。 浙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贸易大省,去年交易量近15万吨,交易额193亿,而且形成了很多特色鲜明的名优茶,像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大佛龙井等地方品牌名声也越来越响。 其茶叶市场非常发达,现在全省有110家市场,呈现出全国性的流通业态。每年的交易量15万吨,这15万吨50%来自外省,同时出口17万吨,70%来自外省。 还是茶叶互联网市场的高地。阿里巴巴、网易总部都在浙江,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电商发展,年交易量达上百亿。这里的茶叶贸易已经远远超越了地域概念,真正实现了“买天下、卖天下”。 已经逐步成为茶叶市场的集散地,在“杭为茶都”的影响力下,中国国际茶博会今后也将永久落户杭州。 观察 影响力 打造茶叶知名品牌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2016年茶园面积4300多万亩、产量达240多万吨,分别占全世界的60%、42%,均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已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西南红茶和特种茶等四大优势区域,茶饮料、茶食品、茶健康产品等衍生产品日益丰富,茶叶综合利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等问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 “一个镇、一个村都有自己的品牌,一个县有上千种品牌,但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牌子,而品牌不强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唐珂说。 为此,去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知名品牌。 本届茶博会上,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将揭晓。来自16个茶叶主产省推选的27个品牌参与评选。 “本届茶博会旨在全面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交流茶产业发展经验,培育塑造知名茶叶品牌。”唐珂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政府大力支持、各方积极推动之下,杭州成为世界茶叶集散中心指日可待,数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也终将脱颖而出,借杭州这个窗口,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最终达到提升中国茶品牌影响力、推动国际化进程的目的。 抢先看 火花——茶叶与咖啡 5月19日上午,将举办国际茶咖对话活动,中外企业界、科学界、文化界将就茶与咖啡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等话题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唐珂介绍,茶咖对话是本届茶博会的一个创新点。把这两种文化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的,它们发展的一些脉络,文化的一些特征,推广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最后达到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话中还有茶艺表演、大师炒茶,也有咖啡现场的磨制,著名咖啡的展览、品鉴。 经验——浙江品牌建设 “杭为茶都”并非口号,近年来,针对茶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浙江做了很多工作。 林健东介绍,主要体现在四个“子”。创好牌子。从2000年开始,浙江把区域公共品牌进行整合,提出“一县一品”,并组织开展了两届浙江十大名茶评选,整合到省市一级品牌,比如龙井、安吉白茶等;搭好台子。浙江连续11年在全国各地、国际上走天下,搭好台子,为浙江茶叶区域品牌走市场;建好机制。区域公共品牌需要管理机构,西湖龙井、安吉白茶、开化龙井,它们都有公共品牌的管理办公室,形成一个机制来管理;护好牌子,创造好环境。区域公共品牌一旦有名了以后,有一些假李鬼出现了就要用法律手段保护好它,同时利用新闻舆论来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