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度农业正高职称评审结果日前出炉,在全省109名新晋农业正高职称人员中,4名职业农民榜上有名,他们均是深耕各自领域多年的佼佼者,既有一定的农业理论知识基础,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
其中,诸暨市政协委员、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榜上有名,获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这位“田秀才”如何变成“正高农民”一起来认识他~
马亚平出生于诸暨市岭北镇茶山村一户普通农户的家里。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位于牌头镇上的绍兴市农校,机缘巧合下分到了茶叶班,从此开始与茶结缘。
毕业后,马亚平被分配到农业局下属的农技站当技术人员,从事茶叶技术的推广。
1988年,他创办了诸暨第一家出口茶厂,以诸暨为原料产地,与上海、广东口岸建立供货关系,做起了珠茶、眉茶加工。
马亚平一直想研制一款好喝又好看的茶。
🍀1996年,他成立优质农产品综合开发总公司,开始了绿剑茶的研发及品牌营销。
🍀1998年,“绿剑茶”终于拿到注册证书,正式上市。
🍀1999年,浙江省诸暨绿剑茶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绿剑”出鞘,英气逼人。
作为“新生儿”的绿剑茶,要想在茶行业中立足,困难可想而知。马亚平深知只有打响“绿剑茶”的品牌,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为此,他经常参加各种博览会、推荐会,利用一切机会展示绿剑茶的风采,推广绿剑品牌,抢占市场。
1999年,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绿剑茶成为“推荐用茶”。那些天,马亚平每天提着水壶,拿着茶叶茶杯,到公园泡茶给老人喝。一开始,大家戒备的心理让马亚平受尽了冷眼和白脸,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老茶客慢慢被马亚平的诚心打动,给茶叶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
经过改进完善的绿剑茶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他终于顺利开启了上海市场的大门。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绿剑茶成为唯一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指定用茶”,“绿剑”开始初露锋芒。
从事茶产业40余年,从一名普通茶叶技术员,到农业局出口茶厂的厂长,再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掌门人”,马亚平一直奔走在田头、工厂、实验室和销售一线,可谓全产业链人才,被业内赞为“超级茶农”。
为了带动农民共同致富,2003年3月21日,马亚平成立了浙江省第一家跨区域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在金华、杭州选择绿剑茶的基地茶园,让诸暨本地茶园承包户和外地的茶园经营者一起以合作社的形式,加盟绿剑茶品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技术。目前,绿剑合作社社员已分布浙江省金华、杭州、绍兴、温州及福建、江西等地,建有茶叶生产基地53000余亩。
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中,马亚平汲取了无限的生命力。这些年,虽然身上有了很多“标签”,但这位农民企业家始终以研究员的思维在做茶叶深加工项目的研究与拓展。
2008年,马亚平投资4000万在同山镇绿剑村建立“绿剑茶文化科技园”,成为绿剑茶文化中心、产品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年来,马亚平不断研究推出茶叶深加工项目,增加产品附加值。
“茶叶、袜子、同山烧,都是诸暨的特产,我要把这三件看似不相干的东西结合起来,既为企业增效,又为农民增收。”马亚平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手,提取茶多酚等有益成份加入到棉纤维中,织出了“茶袜”;与同山镇的酒厂合作,在白酒发酵时,加入一定数量的脱过咖啡碱的茶叶,研发出别具一格的茶叶酒。
还有茶内裤、茶丝巾、茶染布料、茶叶孕妇服装、瑜伽服、茶叶手工面、茶叶年糕……以茶与健康为出发点,马亚平废寝忘食地把自己关进实验室,终于研制出一系列大开脑洞的茶叶衍生品。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致力于创新研发的马亚平,从实践中摸索积累,理论知识越来越丰富,“笔杆子”越来越硬。担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绍兴综合试验站站长的他,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12项,《一种茶叶植物染料染棉纤维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主持科研推广项目14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绿剑茶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项目已通过验收。
马亚平还受聘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绿色食品—茶叶》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
在今年的诸暨市政协全会上,他建议开展诸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相关建议已被纳入市政府重要工作进行推进。
成为浙江历史上首批“正高农民”,马亚平在高兴之余,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在科技研发、技术提升、企业转型上做出更大努力,同时,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能手、技术骨干,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