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门户网站 !
  • 茶产业需要“三阳开泰”
  • 发布时间:2025.01.09 作者:赵光辉 浏览量:327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2025年茶业发展在渠道、产业链和社会化服务三个领域的瞻望


        难忘的2024年已经结束,每年元旦都是媒体试笔的时刻。我们为行业读者准备了两份礼物,一份是对2024年的行业观察,我们将在下一期推出;本期,我们通过观察和梳理,择其大端,先对2025年茶行业发展趋势作出分析,您也可以视其为媒体的期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作用下,刚刚过去的2024年最值得铭记。茶行业经历了种种考验,但也呈现出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崭新亮点。我们有充分的依据,也有足够的期盼——2025年将开启新的茶业纪元。

        从1984年茶叶流通市场化改革开始,茶业上游以家庭为单元的体制愈加稳固。随后,茶产业进入面积和产能高速提升的发展时期。如果把过去四十多年概括为农业主导、流通变革的发展阶段,进入2025年,中国茶业将进入商业突破、产业链升级、茶叶生产社会化服务启动的新阶段。

        胖东来“捅破”

        茶品牌的“南墙”

        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任何一个产业,尤其像茶叶这样的消费品,市场消费端的“虹吸”作用和“供给侧革命”的互动,都是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的必备条件。但人们看到,茶叶流通市场化改革探索了几十年,即使加上电商的“加持”,茶叶供需双方的信任也没有完全建立,甚至面临着倒退;电商的“非理性低价”内卷没有引来产业升级,而是导致消费降级。这些有目共睹的现象都指向一个核心——行业还没有撞破营销革命的“南墙”。

        究其原因,茶产业上中下游始终没有产生一个品牌领袖,引领实现“破墙”之举。小散弱的中小企业影响力有限;各产茶大省产区茶业集团化改造与运营,没有改变农业运营思维与地域局限;像中茶等生产企业头部品牌的市场渗透能力仍不尽如人意;小罐茶的工业思维商业模式也没有彻底打通大众市场的信任通道……

        就在这期待中,发源自河南省许昌市的“胖东来”以现象级思考和关注席卷全国,对茶行业也带来革命性启迪,各地茶企纷纷前往实地学习考察。消费大众对胖东来心悦诚服的追捧“气势”宣告大众消费者对茶叶的“信任”是多么渴求。反之,也意味着消费者对过去那些茶业模式与运营的不信任有多深。胖东来的最珍贵的品牌价值在于“信任”,这也是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如今,胖东来给茶行业升起无尽的希望曙光。

        中国作为茶源产地,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茶资源,这种极致化丰富、复杂如何与大众市场对接,可以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靠工业化、标准化、消费品化就可以解决吗?立顿为什么铩羽而归?胖东来的“民心效应”启迪茶行业,还得靠本土流通品牌,也就是中国化的现代流通、标准化产品、工业化生产来实现。当然,胖东来仅仅是掀开了蒙在茶行业心智上的黑布(现实中它如墙一样坚硬),后面的路还需要行业用“极致的真诚”去换取“绝对的信任”,这也是品牌的本质;若非如此,千山万水的茶就无法走进千家万户的心。

        新式茶饮“拧开”

        产业链建设的“开关”

        经过多年高度发展与积累,中国茶园面积扩张的势头进入“高原期”,但消费不振愈加放大了茶产能过剩问题。商业的问题农业解决不了,产能的释放最终需要的是“供给侧革命”——用更加具有活力的产品形态“打开”消费的“闸门”。在这个关键时刻,新式茶饮“拧开”了“开关”,从消费端向茶产业中游、上游释放的“虹吸力”,把丰富的茶资源和茶产品引入到更广阔的消费领域,为彻底解决供需失衡、茶产业滞涩问题带来希望。

        新式茶饮的诞生是必然,与国民收入提升、城镇化率提高、生活消费升级密切相关。这一点,三十多年前开始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台湾省,其茶园观光、泡沫红茶、珍珠奶茶的兴起发展和回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但中国大陆新式茶饮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新式茶饮是基于中国大陆地区更广阔本土消费与茶叶资源交汇的革新产品;二是新式茶饮植根于世界第一的茶消费市场+海量的茶资源,其发展潜力的释放会向纵深开掘。目前,新式茶饮最亮眼的成绩就是加速茶产业“产业链补链强链”进程。在其影响下,茶产业会在寻找、完成闭环过程中,诞生新动能和新模式。

        2025年之前,在茶区,贵州茶产业在“产业链补链强链”建设中率先作为;在企业,福建帮利茶业积极探索茶叶初制标准化、建设茶文旅产业园。据统计,2023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333.8亿元,新茶饮门店数量目前已达到48.6万家。未来,新式茶饮激活消费、拉动产业、促进产业链整合等作用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茶产业上游茶园增量稳定后,新的茶叶消费形态在盘活资源资产、激活增值各产业环节、增厚产业发展后劲的发轫之功。新式茶饮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只要再有十到二十年的发展,就可以帮助茶产业理顺产业链、强化消费引领,给市场主导的现代化茶业体制机制提供最重要的配合和陪伴。

        浙江新昌“茶保姆”

        将哺育出怎样的“茶叶”?

        作为中国的基本农情国情,农业的绝大多数生产主体都是小农户、家庭农场,并且这种结构格局将长期存在。同样,以家庭为单元的茶作坊、初制所和小企业,也是中国茶产业的基本盘。如何解决小、散、弱、乱的茶叶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这不仅是茶产业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跨越的一道沟坎。

        发源自四十多年前的农村改革奠定了今天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世纪难题——千家万户的农民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分散细碎的农田如何与现代化需要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对接?在近十年的改革攻坚中,中国农业探索形成了农业“三权分置”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衔接、日益融合,在确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利益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订单农业”“保姆式服务”“生产全托管”等丰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农业、农民、服务方三方共赢。目前,这种社会化服务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大田粮食生产、经济作物上推广已经非常广泛,并获得成功。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就是明证。

        目前,中国茶园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在全国大约4.5亿亩的经济作物大盘中虽然只占据1%左右的份额,但茶产业关乎二十多个产茶省份广大茶农的产业利益和家庭福祉,如何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复制拷贝过来服务茶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24年12月26日,浙江省新昌县“茶保姆”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个课题有了突破。这是全国首个以茶叶全程机械化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集成数字化指挥调度、农机共享维护、农资供应等功能,开展茶园机耕、机剪、机采及高效植保,土壤和茶样检测、技术研发和培训等服务,对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现代化滞后、茶叶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标志意义。

        新昌的做法对全国各茶区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信息:一是可以学习借鉴,用社会化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茶产业的二次革命,催生、壮大茶产业新质生产力。二是对农村人口分流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有了这个现代化体制机制,困扰茶产业的劳动力问题、工业化问题、标准化问题、机械化问题都将在协同推进中得到解决。三是涉及茶农的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茶农的确权,为广大茶区下一步广泛发展农业产业化服务与经营创造了法律条件。

        中国茶产业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有重点突破。在2025年和未来更长的时间里,上文梳理的这三个方向将会给中国茶产业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祝愿中国茶产业“三阳开泰”、否极泰来。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上篇信息:浙江省农业重大协同攻关项目“茶饮品专用原料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下篇信息:2024年茶叶及相关制品质量安全情况通报 茶叶质量安全形势稳...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