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门户网站 !
  • 金华婺城高山茶产业化运作模式遭遇发展瓶颈
  • 发布时间:2015.05.11 作者:张苑 浏览量:169 来源:今日婺城
  •  

    自清明到谷雨,扁形茶、白毛尖、银针……金华婺城区塔石乡今春高山新茶陆续上市,如往年一样得到了众多爱茶之人的追捧,总体受今年市场上龙井茶“身价拦腰斩”影响较小。比如,出自塔石乡寻常农家的上等高山白毛尖可卖到每斤180元,而市场上普通白毛尖价格至多不过每斤70元。记者走访发现,尽管价格远高于市场其他新茶,不少市民仍愿意驱车数十里山路,寻访塔石茶农,买足十斤、二十斤当地新茶,以确保够喝一年。然而,市场追捧之下的塔石高山茶,其产量却在逐年递减。尤其今年,消费者普遍反映塔石优质高山茶难寻踪迹。

        散户机械制茶招工难

      家住塔石乡上塔石村的祝根生是乡里的老茶人,早年承包过茶山,近些年在家做些散茶,对外销售。附近高田村、东店村等十里八乡的村民也将自家新制的春茶送到祝根生家,请他代为销售。祝根生告诉记者,往年乡邻们送来的春茶少说也有四五百斤,今年却不足两百斤。

      记者了解到,托祝根生卖茶的都是塔石高山茶制作的散户,卖的茶都是机炒茶。一家两台专业制茶机,农户只需采了鲜叶,经阴干处理,投入制茶机,调好温度、时间等各项指标,然后适时取出摊凉,再投入下一环节的制作即可。一套设备通常只能制作一种类型的茶叶,一次能做半斤茶,每次耗时近两小时,一天制茶3~4斤。

      祝根生介绍,散户机械制茶的产量瓶颈主要在人工采摘环节。他坦言:“人工费太贵,雇个人采茶一天至少要120元,一个熟练采茶工一天采的鲜叶最多能做一斤半到两斤茶,而一斤好茶最多也只能卖上130~200元。此外,现在山外面的工资涨了,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很难请到人。”正因此,祝根生转让了经营多年的大龄茶园。

      据悉,眼下,在塔石从事机械制茶的散户只剩下了一些留守老人,“也就图挣个零用钱花,做不多,也不一定年年做”。

      土法制茶技艺传承堪忧

      塔石乡珊瑚村位于海拔900米的高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偏黑色砂土,这里生产的白毛尖,茶色清丽,味香汁浓。目前,该村200多人口50余户,有40多户采用传统技艺制作白毛尖。其中,村支书廖旭荣就是当地出了名的炒茶能手。

      廖旭荣介绍,手工炒茶技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鲜叶采摘后,阴干两小时,入炒茶锅烘炒,出锅摊至微热,如此反复一次,再用炭火烘干,传统白毛茶即制作完成。每次炒茶量不过半斤。“炒的时候动作要快,翻得要均匀,烘干以后茶叶一捏要能成末,炒过了有焦味,炒不透不香……”廖旭荣说。每到春茶上市,廖旭荣总会到村里农户家中上“制茶课”,可因手工制茶全看火候,各个细节都要把握得十分准确,所以“很多人我每年手把手地教,做出的茶还是不理想,卖不到好价钱”。

      而卖不到好价钱通常会导致恶性循环,“因为做茶挣不到钱,就会另谋生路,会炒茶,能炒好茶的人就越来越少”。早年,该村还出现过以次充好、看人开价卖茶的现象,也有外村人赶到珊瑚村拿低海拔白毛尖充当珊瑚村的高山白毛尖卖。“好茶没了标准,珊瑚村出好茶就成了空话;价格没个准绳,大伙儿挣多挣少全看运气,就容易闹意见。”廖旭荣说。为此,他组织村里人定了规矩,上等白毛尖每斤200元,次之130~180元不等。村里人的茶都送到廖旭荣家里,由他把关,负责销售,“一家一天最多能做两斤茶,是不是珊瑚村的高山茶,泡水一喝就知道”。

      据了解,珊瑚村共有茶山400多亩,目前得到维护的茶园不过两百多亩。近年来,整个珊瑚村出产的优质白毛尖在500斤左右,都供应给了驱车赶到村里买茶的老主顾,基本不走向市场。但廖旭荣给村里的白毛尖高山茶注册过一个品牌,叫“珊瑚云雾”。

      产业化制茶硬件待提升

      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平,也是如今塔石乡大龄茶园的新主人,正在尝试塔石高山茶产业化运作模式。

      2011年,赵建平承包了塔石乡大岭茶园,海拔500米,种植面积400亩,后又在塔石乡山坑村承包了16亩高山茶园。两年前,赵建平引种两亩福鼎大白毫树种到大岭茶园,用于生产高端毛峰。去年,婺江丝雨塔石茶园共出产扁形茶1000斤、红茶800斤、毛峰200斤,低端茶售价每斤50元,高品质高山茶每斤近千元,一律采用“婺江丝雨”品牌,年销售额50多万元。

      “好茶行天下,做好茶产业,品质和渠道很关键。”从事茶行业28年,赵建平带着婺江丝雨与浙江大学茶学系、中科院茶叶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茶场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借助茶行业专家的技术指导,经过反复试验,赵建平对塔石高山茶采用“人工采茶,机械炒茶,炭火烘干”的模式,“机械炒茶会比较均匀,过程比较可控,沿用传统制茶方法里的炭火烘干,保留了茶里的一味炭火香。”用不同的技术流程生产不同品级的高山茶,在赵建平看来,茶品质的标准化,是茶产业走上品牌化之路的基础。

      去年,赵建平在大岭茶园成立了金华市快乐家庭农场,探索茶行业的体验经济,购买婺江丝雨精品茶3斤,赠送三天免费农家吃住游,附加大岭茶园采茶、传统炒茶体验服务。赵建平倒不是为了只卖出那三斤茶,“这是让顾客直接接触产品的一种渠道,体验塔石优越的自然环境,了解制茶过程的乐趣与艰辛,自然会认可茶的品质和价格”。与此同时,赵建平与全国各地的茶楼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就类似于定制的模式,我们可以按照茶楼的要求做出独特的风味,价格相对实在。在当地茶行业市场秩序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这是个不错的渠道。”赵建平表示。

      然而,赵建平的塔石高山茶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遭遇了一大瓶颈,大岭茶园生产设备处于缺位状态。目前,婺江丝雨塔石茶园出产的春茶鲜叶都被运往婺江丝雨在白龙桥镇郑岗山村的加工厂进行制作。赵建平坦言:“因为两地距离较远,茶叶品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运输途中也会有相当的损耗。目前茶园里还没有地方建厂房,资金也面临较大缺口。”

      各家观点,亟待破题

      据塔石乡政府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塔石乡共有茶园8000多亩。多在海拔500至1000多米的高山上,每年春茶供不应求。春茶采摘期不过短短半月,受人工方面限制,精品茶采摘率并不高,产量潜力较大。

      廖旭荣提出,由于高山茶最适宜的采摘期通常比低海拔春茶晚半个月,作为普通新茶走向市场,定然会错过新茶上市的尝鲜期,价格上没有竞争力,加上珊瑚村高山茶知名度不高,多数消费者对高山茶上市时间滞后情况不很了解,所以他希望政府能在宣传和渠道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也欢迎更多朋友到珊瑚村赏美景,品好茶。

      赵建平希望有关部门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并期待政府牵头,借鉴松阳模式,引导市场向鲜叶采摘、茗茶加工等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并同步通过布展等方式吸引全国各地的茗茶采购商前来选购,加工商选优质鲜叶,采购商选精品茗茶,环环相扣,引导金华茶市场自主调控,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婺城区首席茶叶专家,区农林局高级农艺师苏洪生介绍,婺城区箬阳乡、莘畈乡等高山茶主产区都有上述类似现象。他认为,婺城高山茶产业缩水的主要问题在于,优质高山茶市场价增幅赶不上逐年攀升的人工成本,婺城区高山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龙头企业,整合众茶叶专业合作社、各茶叶制作散户等多方面资源,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品位,进而提升高山茶附加值,并充分发挥规模化经济效应,采用集约化管理,走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上篇信息:全国绿茶手工炒制大赛在江西遂川举行
                        下篇信息:中茶协:关于开展“2015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