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古马茶叶专业合作社,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浓郁的茶香。只见厂房里揉捻机、自动烘干机都在不停地运作,厂房门口工人们正在忙着把茶叶装车发货……合作社负责人方理告诉记者:“今年的茶叶加工快接近尾声了,但这段时间的客户需求反而更大。这批准备运往广州的3000斤茶叶,对方已经催了很多次了。”
转变销售模式 搭上电商快车
“前几年的年产值大约就是四五百万,改变了销售方式以后产值能达一千两百多万,目前看来500吨茶叶已经不够卖了。”方理说,今年送到外面的货往往都是一整车一整车地装,每一车就有25吨。
方理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在茶叶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能产销两旺,主要是因为销售模式的转变带来的效益。
过去,方理的茶叶都是以大众批发的形式进行销售,自2013年开始,他改变了这种销售模式,尝试着寻找一些稳定的客户来代替以往的流动客户。现在合作社的稳定客户分布在多个城市,如潍坊、青岛、海口、深圳等。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变革,实现茶叶销售的转型升级成了一个大难题。2013年,一个做电商的朋友找到方理,试着从他这里拿了一些茶叶放到网上去销售。一开始方理还在怀疑,但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从那以后方理的茶叶有了一个新的销售平台和渠道。2013年,网络年销售量3千斤左右。慢慢地,销量就开始成倍增长。
升级加工设备 降成本提品质
“以前制茶都是纯手工,机械化以后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就像色选,人工挑的话常常是一天下来也挑不出几斤,效率非常低。而有了色选机,只要一人操作,一天就能挑出几千斤来。”方理指着色选机说。
去年下半年合作社换了新厂,重新购买了机器,炒茶机、揉捻机、自动烘干机、色选机、精制机等形成了一条流水线。从茶青到毛茶加工到精制,再到色选到包装,通过标准化机械进行“炒-揉-烘-提香”一系列的工序,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将原先老的经验与新型机器相结合,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产量,现在合作社平均一天能产干茶5千斤。
方理说:“收到的茶青较多,我们就会把它们放入保鲜箱中储存,保持住它的新鲜度,延长它的存放时间,而后再拿出来进行炒制。同时我们还尽量模仿春茶的生态条件,用适宜的温度进行加工,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践行社会责任 努力助农增收
方理看起来年纪不大,他的“茶龄”可有20多年了,能算得上是一个“老茶人”,1999年成立了古马茶叶专业合作社,一直以来都以做绿茶为主,包括香茶、毛峰、日照绿茶等等。成立了合作社后,他开始在全县各地区统一收购茶叶,促进了当地茶农茶叶的销售,为茶农打开了全国的大市场,带动他们增收致富。从1999年发展至今,合作社的成员已经有100多名,如今的古马茶叶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了武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示范社,2013年还被评为浙江省AA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随着茶企越做越大,附近村的很多茶农也都把茶叶送到这里来销售,方理都是来者不拒。合作社的成员加上其他的茶农至少有300多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送茶青,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有600人左右。
来自车里村的丁大伯说这已经是他家最后一批茶叶,一共有440斤,“自从他们把新厂搬到这里以后,每一批茶叶我都送到这里,因为这里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好些,春茶的时候能卖到4元多,现在秋茶也还有1元多。而且老板人也很好。”丁大伯拿着钱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原来一些茶农一亩可能只有几百块的利润,通过合作社每亩能达到四、五千的利润,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农愿意把新鲜茶叶送到我这来,这段时间平均每天都要收购2万多斤茶青呢。”方理说,即使是搬了新厂,有些茶农还是习惯把茶运到新厂来卖,甚至有人不管价高价低都要卖给他,方理说这是对他的信任,所以一定不能辜负。
|